贾佑雨同学投稿ACS Nano(一区,IF=18.027)的文章已被接收,本工作最初的定位仅为发掘课题组成功运用的MXene在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在经历了孙俊霞、刘敏的早期抽膜尝试(范围不局限于MXene)后,课题组意识到面向气体分离的层状膜抽滤技术必须精细化,也必须有更多手段来抑制缺陷。因此,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安排闫志昆、时凤深入探索抽滤技术的改进工作,并在2019年过年前后初步解决了GO膜的问题,但MXene膜仍存在可重复性差、选择性不高等问题,当时并未深入探讨造成GO、MXene这般差异的深层基础,而是走了负载离子液体这条捷径。为了不落俗套,在构思上,将立意进一步上升为功能化液体在固体中的稳定负载问题,把稳定性的问题提升到很高的层面来探究,详细考察了MXene离子化修饰对薄膜质量、层间距、IL负载量和IL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基于长周期压密流失实验以及流失前后全方位结构对比探查膜稳定性的策略。因为课题组气体方向层状膜工作尚未有论文发表,因此所有层状膜的研究都被压稿,也是力争通过静下心来总结、沉淀,让工作有进一步的提升。到时凤毕业,贾佑雨接手了这个工作,由于专硕毕业对小论文等现成成果要求不苛刻,使得高标准严要求地稳步推进成为可能。单是组图方案,搁置了至少一年,期间多次讨论、修改都不尽人意,最后实在挖不出潜力了才勉强收场。2022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趁着传递结课到毕业环节之间的真空期,老师和学生加班加点,通力合作,算是勉强达到投稿的要求。论文6月中旬收到审稿意见,相当严苛,需要补很多实验,里面不乏高端表征,但贾佑雨本人已毕业,出现严重困难。还好期刊给了两个月的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在校的李红英很好地补全了所有的实验数据,而贾佑雨本人在工作后也积极配合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到后期,和记伟的JMS修改在时间上撞车,因此8月份整个都是非常忙碌的,半夜加班是家常便饭,最后的回复审稿意见写了足足50页。这正是:否极泰来,苦尽甘来。文章发表固然可喜可贺,更有意义的是这个不断奋斗和超越自我的过程。